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家庭正視保險的保障作用,把配置保險作為一種保障家庭經濟安全的調節手段。市場上的保險較多,用戶挑選時眼花繚亂;各個家庭的情況不相同,家庭在選擇保險時應該從哪些角度思考,才能夠以具有性價比的保費為家庭搭建起全面而穩固的“保護傘”,下面為大家詳細介紹:
一、保險配置原則
市場上的保險有保障型的也有理財性質的,有適合大人的也有適配小孩或者老人的。大家在購置保險時需要遵循著先保障后理財,先大人后小孩或老人,以及先人身后財險的原則。
家庭經濟如果有限,應當先從保障型保險中選擇,如配置好醫療險、意外險、重疾險以及壽險后再考慮理財型產品,避免理財型保險占有保障預算,從而出險保障缺口。
很多家庭在購置保險時往往優先考慮孩子或者老人。這種配置思路有失偏頗,家庭中的大人是家庭的支柱,若家中支柱發生風險,家庭收入中斷,家中孩子和老人的保障可能也跟不上,因此在為家庭選擇保險時應該首先從家庭經濟支柱出發。
家里的房屋、車輛也是很有家庭在購置保險時需要考慮的,一旦發生洪澇,房屋、家具或者車輛很有可能受影響,從而導致努力了很多年而積累的財富,隨著一場雨而打水漂。但在配置保險時,家庭應該遵循著先人身再財產的原則,優先保障家庭成員的生命健康和賺錢能力。
二、家庭保費占比
保費和保額是家庭購置保險時兩個十分重要的因素,而保費往往由保險的類型、數量、保額以及保障期限決定的。
通常情況下保費建議占家庭年收入的5%-10%,如果家庭年收入50萬的家庭,家庭年保費建議在2.5萬-5萬元。保額需要能夠覆蓋家庭的核心風險,如重疾險的保額需要覆蓋家庭3-5年的開支,壽險保額要覆蓋家庭的債務以及子女的教育費用。
當保費有限的情況下,家庭應該首先考慮保額,再考慮保障期限,發揮好保險的核心保障功能。
三、具體操作
上述內容是用戶配置保險時的建議,而當用戶在具體選擇保險時,要從家庭情況出發。用戶要明確好家庭的風險點,深入分析自身最擔憂的風險,再通過專業保險顧問對比產品,做出針對性的配置。
當家庭依據上述原則和建議配置好保險后,這個保險購買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家庭要根據家庭收入、負債、成員結構以及健康狀況等變化及時地調整,使保費支出在家庭可承受范圍內。
家庭是我們安穩的港灣,但家庭很有可能因為突發的意外、疾病而失去這份安穩。家庭保險是防范風險的基石,家庭能夠以可確定性的費用將不可確定的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為家庭的財務和健康搭建一個穩固的安全屏障。希望用戶在閱讀完這篇“家庭如何配置保險比較合理”的文章,能夠先了解家庭的風險,再確定適合的保險,著手搭建自己和家庭的避風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