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信用擔保保險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第一個長期信用保險業務出現。此后,企業消費貸款、住房抵押貸款擔保保險等多種保險相繼推出。但是,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一些特點,信用擔保保險發展緩慢。直到幾年前,由于P2P技術的迅速發展,融資擔保保險的大規模應用使信用擔保保險深入人心。
在國外,信用保險已經發展了200多年,最早的保證保險是18世紀末出現在歐洲的雇員忠誠保險,隨后又發展了合同保證等其他類型的保證保險。信用保險在100多年后出現,在20世紀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英國為了保障出口貿易以及企業的海外利益,設立了出口信用擔保局,發展出一系列的信用保險制度護航企業海外貿易的擴張。值得一提的是,二戰結束后第一年1946年,科法斯成立,科法斯見證了貿易全球一體化的整個進程。
回顧中外信用保證保險的發展歷程,其出現的初衷與助力實體經濟高速擴張提供保障密不可分。
當然,我國的信用保證保險發展一方面得益于經濟的發展,一方面離不開政策的引導和支持。近幾年,政策支持信用保證保險業務健康發展,融資性信保業務,是指保險公司為借貸、融資租賃等融資合同的履約信用風險提供保險保障的信保業務。行業俗稱的“履約保函”業務,就是對借貸雙方提供信用保證服務。履約信用,就等于借款人找擔保。
眾所周知,與傳統的財產保險業務相比,融資型信用保險業務需要應對更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和更高的業務風險。要認清險種的功能和業務風險的特點,重視產品條款和費率的設計和使用管理,規范專用條款的適用,控制經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