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醫療保障對大家的生活至關重要。隨著醫保制度的不斷完善,新農合作為農村居民的重要醫療保障制度,給大家看病就醫帶來了不少實惠。但很多人對新農合和居民醫保的區別、報銷方式、報銷比例以及繳費政策感到困惑。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拆解新農合的“前世今生”,從繳費到報銷,手把手教大家用好這份健康保障!
一、 新農合和居民醫保是一回事嗎?
大家可能經常聽到“居民醫保”和“新農合”這兩個詞,但很多人搞不清楚新農合和城鄉居民醫保到底有啥不同。那么它們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呢?其實啊,在2016年國家就出臺政策,整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統稱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在一些地方,可能還是習慣把農村居民參加的城鄉居民醫保叫做新農合,就像土豆改叫馬鈴薯,東西還是那個東西。
從覆蓋人群來看,新農合主要保障農村居民,而居民醫保則覆蓋城鎮非從業居民。整合后的城鄉居民醫保,保障對象包括所有城鄉居民,不再區分城鎮和農村。在繳費標準上,城鄉居民醫保的繳費標準相對統一,雖然各地政策有差異,但總體上是按照統一的標準來繳費。
二、 新農合的報銷流程是怎么樣的?
了解了新農合和居民醫保的關系后,大家可能關心的重點就是如何報銷的問題。一般來說,在定點醫療機構就醫時,直接使用醫保卡結算,醫院會自動扣除醫保報銷部分,個人只需支付自付部分。如果是辦理住院手續的話,就需要出示自己的新農合醫保卡或者相關證明。在住院期間,醫院會按照新農合的規定,對可以報銷的費用進行記錄。等出院的時候,在醫院的結算窗口,直接就能進行報銷結算。
如果是需要去外地進行就醫,那報銷程序就會稍微復雜一些。首先,一般需要先在當地的縣級醫療機構辦理轉診手續。到外地就醫后,要保留好所有的醫療費用發票、病歷、費用清單等相關材料。出院后,帶著這些材料回到當地的新農合經辦機構,按照要求填寫報銷申請表,然后提交審核。審核通過后,報銷的費用就會打到指定的銀行賬戶上。不過,不同地區對于異地就醫報銷的政策可能會有一些差異,所以在異地就醫前,最好先咨詢一下當地的新農合經辦機構,了解清楚具體的流程和要求。
三、 有低保用交農村合作醫療險嗎?
大家可能會問,享受低保的話,還需要交農村合作醫療嗎?其實,低保和醫保是兩個不同的保障體系,但可以同時享受。但是對于有低保的家庭,在新農合繳費上有一些特殊政策。比如說對于低保家庭,城鄉居民醫保的個人繳費部分通常由政府全額或部分補貼,讓他們也能享受到新農合的醫療保障。這是政府對困難群眾的特殊關懷,可以減輕低保家庭的經濟負擔。不過,不同地區在具體政策上可能會有差別的,建議大家還是先向當地民政部門或醫保中心咨詢清楚。
四、 新農合續保需要交費嗎?
每到新農合續保的時候,大家都會關心要不要交錢。答案就是,新農合是需要每年繳費才能享受保障的。每年都需要按照當地規定的繳費標準,按時繳納費用,才能在下一年繼續享受新農合的醫療保障待遇。繳費時間一般在每年的集中繳費期內,通常為每年的9月至12月(部分地區可能延長至次年2月)。除此之外,繳費的標準不是固定不變的,會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醫療費用增長情況等因素進行調整。如果斷繳,不僅當年不能報銷,補繳時還要承擔財政補貼部分,而且也影響保障的連續性。所以,為了能持續享受新農合的保障,大家一定要記好繳費時間和標準,按時繳費。
五、 結語
新農合就像農村家庭的“健康保護傘”,雖然保費年年漲,但保障力度也在同步升級。通過今天對新農合的介紹,相信大家都對這個制度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希望大家都能合理利用好這個醫療保障制度,按時繳費,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生活增添一份保障。小編在這里提醒大家:寧可多交一份錢,不賭一年無病痛——健康這份保險,從來都是穩賺不賠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