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愿意生孩子,這已經是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除了不想自己的生活過早受到束縛外,還因為在目前的環境下,生孩子的成本越來越高。尤其是一些有一個孩子的家庭不想再有第二個“吞金獸”。其實面對這種情況,國家早就為老百姓提供了一個解決辦法,那就是生育保險。
生育保險大家已經不陌生了,尤其是有單位的朋友們更加熟悉,國家政策規定: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已經生過孩子或者沒生孩子,所在公司都要按照員工社保繳費基數的0.8%到0.85%為他們繳納生育保險,而這項開支是員工個人不用掏錢的一部分。
對于生育險生效的標準,要求在生育保險繳滿一年,并且孕期仍然在繳費,才可以實現報銷。生育險報銷分為哪些方面呢?生育保險報銷分為生育醫療待遇和生育津貼。
生育醫療待遇是指在生孩子或者流產過程中花的檢查費、接生費、手術費、住院費和藥費。
生育醫療費報銷分為固定報銷金額(無論花費多少都按照固定數額報銷)和按比例報銷兩種形式。
生育津貼簡單概括是女性在休產假的過程中,公司必須按照單位上一年的平均工資,給產婦發補貼。一般情況下,女性基礎產假是98天,剖腹產在此基礎上還要再加15天;且生下多胞胎的,每多生育一個嬰兒,就多加15天。
只有了解了生育保險的構成和報銷情況,才能知道自己是否遭受了損失。比如前段時間看到一條評論說,因為不懂生育保險,一位寶媽在懷孕期間辭職了。結果,她負責人力資源的同事告訴她,如果她之前沒有離開公司,她就可以得到數萬元的生育津貼,這讓她感到遺憾,如果她有錢,她的產后生活就不會這么緊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