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進步、機械化程度提升,農民工確實存在著一定數量的減少,因此有些人確實對農民工持比較悲觀的態度,他們認為再過幾年就不會有農民工了。但是小編覺得這是不可能的,農民工是指戶籍在農村、從事非農業生產或者外出工作6個月以上的勞動者,也就是說,農民工是指大部分時間不從事農業生產的人。
往往農民工的工作都是比較靠體力的,特點一般是低技術、低水平的,比如建筑工人、裝修工人等等,是零工市場的勞動者主體。
實際上,隨著我國城市化的不斷推進,每年都有大量的農村人口變為城鎮人口。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顯示,2019年末,全國人口數量增加至140005萬人。我國城鎮常住人口8484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06萬人;鄉村常住人口55162萬人,減少1239萬人,按照這樣的減少速度,農民工數量至少還需要24多年才能減少到零呢。
實際上,現在種田能夠滿足溫飽,但是不能夠過更好的生活。再加上機械化生產給人們節省出大量的時間,因此有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從事非農生產賺錢,成了農民工。
國家對于農民工養老問題也非常重視,我國早在1991年7月25日實施了《全民所有制企業招用農民合同制工人的規定》,這個規定明確企業招用農民工,實行養老保險制度。后來,隨著企業勞動用工主體的不斷改變,1994年的《勞動法》明確規定,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的權利。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就應當為其繳納社會保險。最初我們養老保險制度依然是城鎮、農村雙軌制。農村戶口是無法享受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制度的。按照《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險法》規定,農村戶口也應當簽訂勞動合同,繳納社會保險。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也堅持多付多得的思路,但也注重基本保障,國家可以為支付不起低保家庭費用的人繳納最低層次的養老保險。到了退休年齡,每個月要交100多元的基本養老金,繳費時間越長,退休福利越高。對于每月四五百元的養老金待遇,有土地的農村也能維持基本生活水平,也許這是一個更實際的養老金解決方案。廣大農民特別是農民工可以根據家庭收入合理選擇職工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